close

如果一支股票的價格變動如下:

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
價格 10 8 6 8 9 9

DCA1

剛好其他人在1月時進場買下這支股票,到了6月才發現,哎呀糟糕,價格跌了!結果就損失了。

但如果1月時,你是這樣操作的:

月份 投入金額 股票每單位淨值 購得單位數
1 1000 10 100
2 1000 8 125
3 1000 6 166
4 1000 8 125
5 1000 9 111
6 1000 9 111
    總購得單位數 738

那這時你的股票的價值 = 738 X 9 = 6642

所以你的獲利為6642-6000(成本)=642,報酬率有10.7%

 

覺得神奇嗎?

其實這就是平均成本法(Dollar Cost Averaging),又稱定期定額投資法的好處:多次分開買進,可以分散單次買入點過高的風險。

因為儘管大家都想要買低賣高,但價格很難預測,因此定期買入定額的股票,可以在低價時可以買到較多的單位數,在高價時則買到較少的單位數。所以當股票價格變動時,平均成本法是個不錯的投資方法。(基金也適用此法)

儘管如此,這個方法還是有缺陷的。當股價一直下跌時,即便定期定額可以買到平均較便宜的股票,最後還是會賠的,所以定期定額只是一種風險較低的方法,但不能保證一定能賺錢。

而且,若是在股價先漲後跌的情況下,定期定額的報酬反而會輸給一次性買入的報酬。

舉例來說,如果股票價格是這樣變動:

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
價格 10 11 12 11 10 9

DCA2  

雖然一次性買入的投資者也有損失,但他的損失只有10%。

那用平均成本法買入的投資者呢? 

月份 投入金額 股票/基金每單位淨值 購得單位數
1 1000 10 100
2 1000 11 91
3 1000 12 83
4 1000 11 91
5 1000 10 100
6 1000 9 111
    總購得單位數 576

他的損失是816元(576 X 9 - 6000),報酬率= -13.6%

既然這種方法有可能賠的比較多,那我介紹這個方法做什麼呢?

1. 因為只有在股價先升後跌時這種方法才會輸給一次性買入的投資者。所以平均成本法的績效高於一次性買入的機率比較高,也就是說,平均成本法大多數時候報酬會比一次性買入的報酬好

2. 只要股價是波動的,且長遠來看趨勢是往上升的,那麼平均成本法就一定會賺

3. 因為平均成本法不像一次性買賣,timing沒那麼重要,不會因為某次買得太貴就虧了。

所以,我再強調一次平均成本法的好處,就是多次分開買進,可以分散單次買入點過高的風險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se 的頭像
    rose

    Invest your life

    ro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